自己从2010年股票开户至今,已经有十年的投资经历,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试错,也在不停的思考。在学习了巴菲特、芒格、彼得林奇、邱国璐、傅鹏博、张磊等等投资大师的方法论,结合自己的亲身实践,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投资理念,希望自己能在未来的投资道路上更加成熟、稳健。
记得刚开始炒股票时,就是一个标准的小散户,什么热点买什么,比如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水利工程建设,就买了安徽水利,石墨烯获得了诺贝尔奖,就买入了石墨烯概念股中国宝安。当然那个时候,整个市场散户比例很高,而游资往往通过资金优势以及故意放消息等方式收割韭菜。那个时候的市场从短期看是不理性的,但是拉长到一两年来看,优质的公司还是在慢慢脱颖而出,但是自己当时并没有基本的分析逻辑和框架,以为自己是个211本科生就可以看准国家形势政策,什么“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后视镜来看很多都是一地鸡毛。记得当时经常逛的网站除了东方财富网,就是“概念股票网”,这个网站现可能早已经不在了,另外就是查询每天的市场传闻信息,因为每天晚上都会有人将市场上的传闻信息汇总,其中有真有假,就像小红书上卖得化妆品一样,真假混卖。现在依稀记得的买过的股票有:
-
通化东宝
当时市场都在说中国慢慢步入老年化的阶段,那么相关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而主营胰岛素的通化东宝应该有表现的机会。
-
大族激光
一听激光就觉得高科技,而且是苹果产业链,负责激光打标。
-
安徽水利
水利概念股,当时中央一号文件风口。
-
唐人神
主营饲料、种猪培育、生猪养殖以及猪肉熟食(唐人神腊肠)。
-
博瑞传播
当时影视游戏是风口,博瑞传播通过收购,引入了一些好的IP,但后公司开发运作游戏的能力有限,风口不再,股价也随之下跌。
第二阶段:懵懂阶段
上一个阶段混沌期,虽然在投资上花了时间,但是我觉得真正学到的东西很少,可能最大的收获就是开了户,知道了怎么交易,知道了怎么查询基本信息,但是并没有就某个问题对某个公司或者行业板块进行深究。第二阶段,学习了肖星的财务分析的课程,也知道了通过查询公司网站、新闻、财务指标、调研纪要等等来帮助了解和分析公司,同时雪球的出现,让我有机会看看别人是怎么投资的。但是第二阶段也吃了一个大亏,这个大亏某种程度上也是我投资路上的宝贵经验,这就是我后面要提到的三只股票。
-
三聚环保&神雾双雄
这三个股票都是我逛雪球之后挑选出来的,最终的投资都很失败。对于三聚环保的认可主要来自当时最牛基金经理王亚伟的背书、投资互动平台上董秘非常及时高效地回复问题(让我以为管理层很优秀)以及生物质/悬浮床的大饼。神雾双雄,看重的是技术型创始人的学历背景,各种荣誉称号,他的创业经历似乎也很牛逼,坐拥两家上市公司,神雾集团也是横跨各种领域,经常有各地政府领导去参观。神雾环保的煤化工产业、神雾节能的矿渣金属回收项目,当时看上去非常美好,前景无限,虽然其实当时对其中的技术要点和难点不懂,但是认为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而且神雾都是技术人员出身,应该不会瞎说骗人。当时即使出现了“叶檀PK朱纯阳”的热点财经新闻,我还是选择相信朱纯阳,选择相信神雾的管理层,现在想想真是天真。那个阶段,无论是对三聚环保还是对神雾双雄,我其实都是在“和股票谈恋爱”,面对负面新闻,总能找到理由去选择相信她,总关注她的好,对她不好的地方视而不见,这种投资是非常危险的;现在看,即使真要和股票谈恋爱,那么必须选择确定性非常高、安全边际非常高的品种,而这样的股票是少之又少。
第三阶段:理性期
学习阶段的挫折,不仅仅让我金钱上亏损,也让我开始反思,到底什么才是好的选股思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陆陆续续阅读了价值投资大师的书籍,让我真正领略到了投资的逻辑和魅力。芒格的多元思维模型,我虽然学不会,但是我记得他书中提到能够持续涨价的生意是好生意,能涨价但是不涨价的生意是好生意。我后来选择了安琪酵母这个标的,因为我发现真正的长线牛股都是在消费行业,而安琪酵母的产品是我们日常使用得到的东西,看得见摸得着,不再是神雾/三聚我们接触不到的“黑科技”,消费市场到底对安琪酵母的认可度怎样一调研便知道,但是“黑科技”由于存在技术风险,即使公司吹嘘很牛,但是实际技术上的应用以及商业上的推广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即使券商研究员亲自去公司调研,也不能完全预测这种技术对公司未来业绩的真实影响,里面的变数太多了。
-
安琪酵母
这虽然是一家国有企业,但是在市场化的竞争中逐渐脱颖而出,称为了亚洲最大的酵母生产企业,而且不断拓展自己的业务领域,比如油条发泡剂、酵母提取物等,品牌知名度也比较高。当时由于蔗糖成本降低,海外工厂盈利逐渐向好,国内的市场份额也在逐渐扩大,而且酵母粉非常便宜,即使涨价,消费者也完全能消化(酵母成本占面点成本比例非常低),因此我认为是一个好的投资机会,虽然没有能赚到很多钱,但是这是一次验证了我学到的价值投资的方法。
-
大族激光&信维通信
这一阶段外资逐渐入场,当然总的来看外资的投资水平确实比较高,它们主要还是按照价值投资的理念来的,选择的标的都是护城河比较高、可以持续产生现金流的好公司。当时大族激光凭借苹果产业链的订单,实现了业绩的腾飞,而且外资在大族激光中的持股比例非常高,而且大族激光应该也是中国激光领域技术实力最强的公司,于是选择忽视了公司在产业链上的议价权,接下来遇上苹果小年,股价迅速回落。当时市场上另一个火热的概念就是5G,随着5G的推广,对于手机天线的需求也会快速放大,信维通信又是手机天线领域的佼佼者,于是在我没有深入研究公司管理层、技术和业绩基本面的情况下入手了,最后还是割肉离场。这两个股票的投资经历,让我了解了技术型公司的投资风险,特别是那种看似高大上,但是在产业链上没有话语权的公司。
-
中国平安
这是市场上讨论的最多的股票之一,当时买入的逻辑是看好保险这个行业,因为保险在中国的渗透率/人均保费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比较低的,存在增量空间,另一方面中国平安的金融+科技双轮驱动也有一定看点,买股就要买龙头,于是就选择了保险龙头中国平安。现在来看,其实保险公司是一门复杂的生意,各种类型的保费收入对公司的影响也不同,另外保险公司的估值方法我也没有沉下心去学习,总之我对于保险其实并不是很了解,虽然没有亏钱,但是买入也不是一个很成熟的选择。从行业壁垒的角度,我不认为中国平安的品牌能给其带来高于中国人寿等其他公司的品牌溢价,说白了同质化竞争难以避免,没有平台型公司的护城河。
-
海螺水泥+上峰水泥
行业
管理层/企业文化
品牌
技术/研发
可复制性/可拓展性
可复制性,比如麦当劳、肯德基、好市多、辛巴克等等,在一个地方获得成功之后,通过标准化的流程快速在其他地方铺开,实现营收规模的快速放大。作为防水材料龙头的东方雨虹也有较强的可复制性,新项目的建设周期通常需要一到两年,虽然没有商业连锁开店快,但是由于没有类似水泥行业的投资限制,可以快速在全国布点,另外防水材料本身的技术不是很强,绝大多数的技术都是标准化的,那么新的产能基底建设好后,设备调试阶段很短,建成即可快速投产。
可拓展性,指的是一旦一个公司在某一个细分领域占据龙头地位,那么公司可能逐渐往平台型公司发展,即借助已有的品牌、渠道、客户,快速切入新的细分领域,快速培育出新的利润增长点。比如东方雨虹可以从防水材料切入到涂料、保温材料等赛道,因为其下游客户几乎是重叠的,可以快速打通渠道。另外海天味业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作酱油起家,然后逐渐将品类拓展到黄豆酱、火锅底料等等其他赛道,突破了原有的领域的天花板。
销售半径
用户粘性
用户粘性,其实就是换其他产品或者服务是否划算。举个例子,现在python是最流行的编程语言,不仅仅是因为语法简单,而且库函数非常丰富,可以说python的生态很丰富,那么以后即使出现了一个新的编程语言比如XX,即使XX在运行流畅度、简洁度等等方面都优于python,但是如果XX相比python没有颠覆式的优点,那么就很难超越python。这是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一个是学习成本,因为现在绝大多数人都会使用python,已经能够满足既有需求,那么再花时间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是否值得这是个问题;第二即使学会了新的语言XX,但是由于XX没有完整的生态,那么很难有好的应用场景,最终只会是用来实现基本的编程功能,而不是复杂的编程功能。这一点同样可以解释电脑/手机的操作系统的用户粘性,新的入局者想要打破这种黏性,要复出很高的代价,无论是时间上的还是金钱上的投入。
好了,有了上面的例子我们就知道了什么是用户粘性,那么在资本市场有哪些体现用户粘性的产品和服务呢?最好的例子就是腾讯,腾讯的社交功能具有很强的用户粘性,因为你的工作生活都离不开腾讯的社交。另外正式由于腾讯社交的超强粘性,可以很容易将其流量导入到游戏领域,即让社交的粘性快速变现。
财务指标
需要牢记的投资名言
-
如果不想持有已知股票10年,那么你连10分钟都不要持有。
-
投资要数月亮,不数星星。
-
胜而后战,而不是站而后胜。
-
价值投资就像人用绳子牵着狗,某一小段时间内,人往前走,狗可能往后走,但是只要绳子在,狗跟随人往前走的趋势不会变。
-
第一条:保住本金最重要。第二条: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
投资小思考
“不要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低估了困难”,“真正智慧的人不是有多聪明,而是知道自己的能力圈”,这是我经常思考的两句话。其实两句话的核心要义是一致的,人最大的危险是无法认清自己,更准确地说是认清 自己的能力,做与自己能力匹配的事情,将自己在能力圈范围的潜力尽可能发挥出来,才能在自身既有的条件下最大概率获得成功。比如,安倍晋三虽然知道自己是出生名门望族、政治世家,但是他知道自己"不够聪明",于是“智慧”地启用大批技术型官僚来协助他治理国家,最终成功实现国家政治的稳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果把他们放到安倍的位子上,搞不好就有“自己是天降伟人”的错觉,以为自己的自己政治治理的能力是刻画在基因里的。
其实上述思维和冯柳的“弱者体系思维”异曲同工。弱者体系的定义就是假定自己在信息获取、理解深度、时间精力、情绪控制、人脉资源等方面都处于这个市场的最差水平,只能依靠的只有时间、赔率和常识。
-
量变引起质变,质变有引起量变。比如光伏行业,先通过补贴把量做上去,规模效应以及技术进步导致了生产成本不断降低,这就是量变引起质变;由于光伏行业自带摩尔定律属性,长期补贴降成本之后,必然会来到一个纯市场化的平衡点,在该平衡点上,光伏的上网电价成本接近或者低于火力发电,那么这个时候,即使去掉补贴,光伏行业的规模也会快速爆发,这就是质变引起量变。
认识的辩证性:
-
慢就是快。(慢慢变富)
-
无知也是有知。(两个层次理解,爱迪生实验灯丝材料,前1000次试验不是没用,而是知道了这些材料不行;另一个层次,股票各种概念,芯片、边缘计算、区块链等等高科技,承认自己无法“真正弄懂”也是一个增加认识即有知的过程。冯柳的弱者体系也是认识到自己的劣势,其实也是增加自己对自己认识的“有知”过程)。
-
这个世界最不可理解的事情就是这个世界是可以理解的(爱因斯坦,张永德-量子菜根谭)。
-
学习最大的障碍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