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

参考资料:

被动的重复阅读并非出于愚笨或者懒惰,而是因为我们陷入了认知错觉。当我们一遍遍地阅读材料时,它们就会在大脑里越发熟悉、连贯,大脑处理这些信息会变得更轻松。这种轻松误导我们相信自己已经掌握了知识,事实却远非如此。

  1. 入睡前(黄金时段,性价比超高)专注思考的问题,即使在睡觉的时候,大脑也会自动运转思考(转为后台运行)。

  2. 初读一本书的一个章节或者部分,可以先快速翻一翻,浏览小节标题、图表公式、总结、思考题,浏览相当于创造挂钩。后续认真读的时候,创建的知识体统就可以和先前面的挂钩勾住。

  3. 思维的定式效应(类似一叶障目),你的脑海中已有的,或者是最初的想法,会阻碍你产生更好的想法或答案。 这和张磊书中提到的克洛德·贝尔纳的话"构成我们学习最大的障碍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有相似之处。

  4. 专注模式下,容易有定式思维。

  5. 鸟类,啄一下谷粒(专注,左脑),张望一下(发散,右脑),如此重复,这其实就是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之间的来回切换。

  6. 用发散思维学习新概念和陌生问题

  7. 看完、学完、复习完一个章节、一本书之后,盖上书,闭眼回归一下知识框架以及主要的知识点,看能回忆起多少。

  8. 对同样的概念,进行稍有不同的表达阐释,可以让你的思维换个角度看待问题,从而激发思维的火花。

  9. 每天用至少3个"番茄时间段"完成清单任务。将注意力放在过程上,沉浸其中,而不是盯着结果看。

  10. 如何实现发散思维?运动(健身房,散步,足球篮球等等),绘画,纯音乐,开车兜风,绘画涂鸦,洗澡,演奏乐器,冥想或祷告。终极大法还是睡觉。

  11. 只要你放下手中的工作,停下来舒口气,发散模式就会趁虚而入,上蹿下跳,高屋建瓴地搜寻解决方案。发散模式能让你的学习更有深度和创造力。

  12. 砌墙理论:要留够时间让水泥砂浆凝固,固定好下面的砖头,才能不断在上面砌新的砖头。对于专注思维和发散思维来说,砂浆干燥所需的等待时间就是用来发散思维的。

  13. 工作记忆是RAM,长期记忆是硬盘。需要有规律的间隔复习才能使工作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而不是在同一天复习很多次。

  14. 人在工作的时候,脑细胞会产生有毒物质,影响大脑的正常运转;睡眠的时候,脑细胞收缩,脑脊液充分流动带走有毒物质,这样醒来之后可以有更好的状态投入新的工作。

  15. 无论是阿兹海默症还是抑郁症,或多或少都与睡眠有关

  16. 专注的练习和复习是加深记忆痕迹的过程,次数越多(当然是间隔复习),痕迹越深,你放个小球在痕迹开头,那么就会很容易沿着既有的深痕迹滚到痕迹末端,中途不翻车(因为痕迹够深,约束住了小球)。

  17. 自制力很强的人,肯能比较难从专注模式转换到发散模式。

  18. 学好数学和科学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

  19. 组块:将一些相关的科学概念组合在一起打包成块,去掉细枝末节。下次你调用的时候,组块自动展开,可以完整还原之前的信息。打包成组块的过程就是文件夹(里面有很多各种各样的文件,概念、公式、物理和数学图像等等)被打包的过程。

  20. 我们只需要调用“穿衣服”这个组块,就可以完成一系列复杂的动作组合。

  21. 组块要稳固的话,必须对原来零散的知识有足够的理解力,才能找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这种关联关系就像粘合剂,使得最终的组块稳稳地不容易散开。

  22. 一但形成稳固的组块,就可以把这部分知识点内化到自己更大的知识体系中。打个比喻就是,一个组块就像是一堆水,融合在更大的脑海洋中,你不提出来的时候,看不到,你要提出来就是一整块水。有点来无影去无踪的味道。

  23. 学习一套新的知识理论的相关知识点,而且比较困难的时候,最好在24小时内复习。重复练习和回想可以进一步固化组块。

    ——————————————————————————————————————————————————————————

  24. 提炼式的学习远远优于重复阅读。重复阅读是被动式学习,吃力不讨好;应该阅读,提炼/自测,再阅读,再提炼/自测,如此往复才能事倍功半。

  25. 看书的时候,不要做太多的标记,有点像欺骗自己大脑在工作,其实是手在动而已。

  26. 要实现概念到应用的飞跃,唯一峰方法就是不断应用概念。

  27. 创意丰富的科学家与专业能力强但是缺乏想象的个体之间的差异,关键就在与兴趣的广泛程度不同。

  28. 比尔盖茨、芒格他们经常阅读各个不同领域的书籍,但是知识体系并没有混乱,因为即使是阅读不同方向的数据,他们也能找到一些关联或者映射,那么就会形成一个知识网络体系,不容易遗忘。

  29. 离开平时的学习地点,到别处回想材料,可以让让你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从而增进理解。(不同地方学习,大脑的编码方式有差异)

  30. 拖延就像在复用微量的毒药。一时间看不出影响,但是日积月累,危害极大。举例子就是每次复用一点点砒霜,短时间没影响,但是长期服用致癌风险陡增。

  31. 利用“信号-反应-奖励”来帮助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信号,赶紧行动,反应起来,完成任务给自己一个小奖励。

  32. 让“开心一刻”称为日常生活计划的一部分。

专注模式,脑前额皮质,旧的很熟悉的知识;学习新东西,或者想出新的点子,需要发散模式(轻松或者睡眼惺忪的状态,很多神经元都在休息)。

练习和复习

番茄工作法

砌墙要等砂浆干了(有间隔的回顾复习,而不是一次性短时间重复很久),不可能一天长时间训练搞出肌肉

long term memory和working memory。不断回顾知识才能将前者转化为后者。

睡前或者打盹前,集中注意力学习,那么睡觉的时候更大的概率在脑海中加深这些知识的学习。

组块就是让多个神经元共同运作的网络。

小组块可以组成大组块(更复杂,更大型)。

穿衣服这个简单的想法的组块下面的活动其实是很复杂的。

做题的时候,不仅要关注每一个步骤,更要关注相邻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不仅仅是做题,学习一个曲子,也一样。

构建新组块的时候必须专注,不要几分钟就去看手机浏览网页等等。

学习新知识,一般大家都很容易知道其大意,无论是公式或者是某个学说(大陆漂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知识的理解。“理解”就像一个强力胶,将潜在的记忆痕迹粘合在一起,可以建立一大圈的记忆痕迹,并和其他痕迹连接起来。

建立模块三个步骤:

首先是专注,齐次是理解,最后是练习(让你加深这个模块和以前学过的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何时调取这个模块。)

回顾法recall,阅读一个材料或者文献之后,关上材料,想想自己能记住或者回顾出来多少,然后再阅读,之后再回顾。这种方法比反复阅读、思维导图等方法更能加深对材料的理解。

回顾知识,并非机械地复述,而是通过回顾这个过程加深理解,也有助于我们形成知识块。回顾的过程,帮助我们在神经上嵌入钩子。

回顾搞好了之后,再去搞思维导图,顺序不能颠倒了。

Leave a Reply